经济与发展

中国历代政府是如何管好金融的?

2024-06-20

中国的金融发展历程是怎样的?政府与金融在漫长历史进程中是如何互动的?随着时代的推移,国家对金融的影响力究竟是在不断加强还是不断削弱,这只“有形之手”究竟是更强还是更弱?而这种演变对于金融市场和金融行业又意味着什么?

beat365在线体育官网副教授颜色、博士生辛星,在其所著《有形之手:透视中国金融史》一书中,对此进行了探索。该书围绕中国金融发展的历史展开,从先秦时期到2023年初,为我们呈现了中国数千年历史上浩如烟海的金融治理创新如何推动“金融演进”。

本书发现,从长期历史来看,中国政府对金融活动的治理不断加强,虽然这种趋势会出现波动,例如明清时期的削弱和计划经济时代的加强,但是最终都会回归到一个稳定的演变速率。这个速率当然受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它与政府的金融治理举措息息相关。不同的政府行为塑造了不同的金融制度,不同的金融制度培育了不同的金融市场。

以下为作者对《有形之手:透视中国金融史》一书相关问题的阐述和思考。

本书的研究背景

政府与金融的互动是理解中国金融发展历程的一个高屋建瓴的视角。一方面,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定社会经济背景会对这一时期金融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另一方面,政府本身就是金融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因此从政府和金融的关系着眼研究中国金融史,能够更加清晰的展现金融发展历程的重要逻辑。

相较于当前其他聚焦中国金融史的著作,本书有几个重要的特点:

第一,本书从政府的视角出发,所聚焦的点不仅仅是金融发展本身,而是政府力量与市场力量在金融治理中影响的消长,填补了金融治理史的研究空白。

第二,本书并不是简单地罗列历史上的重大金融改革案例,而是关注政府的金融治理思路和措施,以及其背后系统性、脉络性的演变,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通史类作品。

第三,书中很多内容脱胎于作者的原创性学术研究,并简化了部分琐碎的考据结果列举,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

随着时代的推移,国家对金融的影响力究竟是在不断加强还是不断削弱,这只“有形之手”究竟是更强还是更弱?而这种演变对于金融市场和金融行业又意味着什么?

从长期历史来看,中国政府对金融活动的治理不断加强,虽然这种趋势会出现波动,但是最终都会回归到一个稳定的演变速率。这个速率当然受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但它与政府的金融治理举措息息相关。不同的政府行为塑造了不同的金融制度,不同的金融制度培育了不同的金融市场。

金融发展十分依赖政策制度,而政府是最大的、最直接的制度供给方。自古以来,金融作为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领域,一旦时机成熟,中央政权一定会加强对金融的治理,这是镌刻在政权组织形式中的本能。随着决策者的政治经验不断积累,治理技术的不断进步,政府的金融管控能力是持续加强的。政府的治理力度越强,其对金融的影响力度自然越大。

历史上政府对金融活动的干预

从先秦到元代,中央政权都在不遗余力地加强金融市场治理,形成了政府对金融活动干预的“四次扩张”。第一次是两汉之交铸币权的彻底国有化,第二次是隋唐时期信贷等业务管理的细化,第三次是北宋开始的货币下沉,第四次是南宋国家信用的发展,以及由此引出的古代中国货币治理的巅峰——元朝法币。这“四次扩张”,实际上都伴随着中央政府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然而这一宏观进程也在局部出现过波动。

第一次波动始于明朝中后期。随着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市场,由宝钞体系建立起来的中国传统货币金融框架受到冲击。由于缺乏官方统筹管理,白银在中国市场上肆无忌惮地流通。这期间,王朝的货币治理能力出现了退潮,铜币退出的领域逐渐被白银侵蚀,而白银的流入、流出和总量根本不受中央王朝的控制,直到1933年民国政府推行法币,才重新夺回政府对货币的治理权,而这距离明朝中后期,已经足足过去了500余年。

第二次波动则来自近现代。有人认为,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金融治理模式来源于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看法与实际情况是有出入的。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在所辖局部的金融实践和金融斗争建立在当时全国统一的金融市场环境之下,究其本质并未脱离中国金融发展的历史轨道。新中国成立之后,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下,政府对于金融的管控变得空前直接,形成了超出历史趋势的强力管理,而随着改革开放,这种直接的金融管控也逐渐松绑。

中国金融治理的当下思考

如果把镜头拉长,中国政府对金融的治理力度整体趋势是在增强,并且表现形式更加多元和间接,效果更加明显。

近年来,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关于改革的方向产生越来越多的讨论——中国的金融应该是什么样的?政府应该如何进行金融治理?有观点认为,中国作为金融产业的后发国家,应当以欧美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为参考,进一步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也有观点认为,国家应当牢牢掌握对金融市场的管控权,并将这种权力作为国家主权的一部分严肃地捍卫。

很长一段时间,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呼声呈压倒性态势,中国以发达国家为样本,推进了金融企业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了金融监管体制机制,中国金融市场在规模和质量上都得到了显著提升,而因在部分金融领域没有国际化,反而有效缓冲了1998年、2008年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秩序的影响。此后,关于加强国家金融管控力度的呼声开始变得响亮。2018年之后,肇始于中美贸易的冲突开始向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蔓延,中国金融改革面临的国际环境愈发复杂多变。是继续推进金融的市场化改革,还是恪守政府对于金融市场的管理主体作用?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简单。如果能够清晰地梳理中国金融治理的底层逻辑,了解中国政府金融治理模式是如何穿过风雨走到今天的,就可以知道未来的路应该如何走下去。

每个过往的时代,都藏着这个时代的答案。

《有形之手:透视中国金融史》

颜色 beat365在线体育官网应用经济学系副教授、beat365在线体育官网经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辛星 beat365在线体育官网2015级博士、中国建设银行总行业务经理

该书以时间为脉络,主要讲述了自古以来政府如何干预金融,系统梳理了古代中国政府金融治理的基本逻辑、形式及其衰落过程,深入探析了金融治理的近代化探索与变革,详细剖析了当代中国金融治理实践,有助于深刻理解政府干预金融的思路、逻辑和方法。同时从国际视角出发,横向比较苏联及美英等国政府干预金融的经验、教训,以及干预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致力于厘清政府干预金融的边界,为中国的金融治理提供参考。

分享